在我国焦炭生产制造亲身经历了从持续增长到产能过剩行业再到稳中有进回升的全过程,2010年在我国焦炭生产量达3.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0%,占**总产值的比例早已从1990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61.60%,是全世界**大焦炭生产国。2与焦炭生产制造同样,在我国焦炭的表观消耗量也亲身经历了髙速提高,杀跌回升的全过程,2010年焦炭消耗量为3.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6%;
高焦炭反应性与、氧和水蒸气等进行化学反应的能力,CRI =(G0—G1)/G0×**(注:G0----试验焦炭样重量,g;G1----反应后焦炭样重量,g;)。焦炭反应后强度是指反应后的焦炭再机械力和 热应力作用下抵抗碎裂和磨损的能力。焦炭在高炉炼铁、铸造化铁和固定床气化过程中,都要与、氧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焦与氧和水蒸气的反应有与的反应类似的规律,因此大多数国家都用焦炭与 间的反应特性评定焦炭反应性。
焦炭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供求关系总体上处于供给趋紧的平衡状态,国内高焦炭供给趋紧的主导因素不再是需求膨胀, 而是由运输能力不足和资源持续紧张双重制约导致的供给不足。但也要看到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危机减少对焦炭需求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会弥补发达国家需求减少的缺口。